短阅读专栏:第 24 期
作者 | 刘国华 原创出品 | 管理智慧
谈起富人,有的人眼里是仰望,有的人嘴里是抱怨,还有人甚至会咬牙切齿,恨不能劫富济贫。抛开情绪不谈,我们先理性讨论一个问题——今天的富人和过去的富人,是一回事吗?
过去的富人,尤其在农业社会,其富裕大多靠的是土地、靠的是家族、靠的是权力。你有几百亩地,养着几十个佃户,收地租、传家业,金银堆成山,富人们拿到这些钱,会干嘛呢?存起来放进地窖,或打成玉器,建个祠堂、修座庙,起富裕惠及的,也就家族和身边一亩三分地。换句话说,他们很少会拿着钱做社会化再生产。
但进了工业社会后,富裕的意义其实发生了变化。
你看比尔 · 盖茨的发家,靠的不是他有土地,也不是皇亲国戚。但他圈起了全球的程序员、开发者、硬件厂商,还有千千万万用微软办公软件打工的普通人。他的富裕,不是靠占有资源,而是调动社会分工。
马斯克也是如此,搞特斯拉、搞 SpaceX,他拼的是组织能力、整合能力。他不是简单开个工厂生产,而是把研发、制造、物流、政策、金融,全拉进一个协作系统,推着新能源和航天往前走。
所以今天的富人,说白了,是一套社会系统的总调度员,这对社会发展的整体流动是极为重要的。
而且富人的钱和普通人的钱,除了多少的差别外,背后的用法也是大不相同。
普通人手里有一万块,大概率就是放银行、买点基金,最多给娃报个培训班。但富人手里要是一亿,这钱就能投进新药研发、造车、搞 AI、做文化产业、甚至建一条供应链。一笔钱流过去,可能能拉动几十个产业、几千个岗位。这叫资本乘数效应。
富人们的钱,往往不是让他躺在账上,而是又再次投入社会大协作,激活社会里的生产环节。从这点上看,有的富人其实是社会的加速器——他不是替谁垫钱,而是让钱在社会里转得更快,影响更远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富人都值得称道。
如果有些人,啥事儿没干,就靠政策套利、资源垄断、关系勾兑搞钱,那确实该骂。我们不能把这种搭便车的,和那些天天熬夜搞创新、敢于下场拼的创业者混为一谈。
比如那些在创业路上试错无数次,冒着赔光身家的风险去做事的人,他们的钱,是拿努力换来的,是拿结果说话的。创造型的富人,咱们不能光看他的富,要看他怎么富的。
问题不在有钱没钱,而在规则公不公平。
如果制度好、市场通畅,那些能干的人富得多一点,没啥毛病。但如果这个社会拼的是关系、靠的是背景,普通人怎么努力也上不去,那就一定会出现仇富的情绪。
但如果不问青皂白,就一捆子打死,开始仇富泛滥,随意发泄,最后倒霉的不仅是富人,更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大协作。
—— · END · ——
小注
此篇所录,出自所著《新商业思维》(第一辑)。并于原稿之上,多有略微删润,以增益其义。
套书共六辑,洋洋洒洒百万余言,以"短阅读,长思考"为成文原则,广涉商界诸般思维,常有洞见。然书成之后,阅者寥寥。虽或有读者妄语曰:"读此六卷,世间再无新思维;纵有新意,亦不过换汤而已。"此言或讥或赞,不可尽信。然有友人劝曰:"观点思维若不传,终将珠玉蒙尘,实为可叹。"余闻此,颇感其言有理。且其已久无再版,市井难寻,欲购亦不可得。
故此立志,将以数载光阴,择时细述,陆续刊布。惟愿诸君偶有所得,一言半句,能启思路,便不负笔墨一场。
作者|刘国华
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,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,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、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,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。
短阅读系列推荐▼
推荐课程,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查看▼
华夏基石咨询集团
※ 咨询服务领域 ※
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
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
中国领先的实战型、陪伴型咨询服务机构
地址:北京中钢国际大厦 A 座
咨询合作:15611565916
咨询合作扫码
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和订阅《管理智慧》,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,敬请星标本公众号,及时分享有价值的原创文章,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。
实盘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