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百花谢幕时,篱笆上的牵牛花仍不肯离场,蓝的、紫的、粉的、白的小喇叭傲然挺立。《甄嬛传》里甄嬛与果郡王曾称它“夕颜”,其实是闹了个美丽的误会——夕颜其实不是牵牛花,而是葫芦花,是傍晚开花。牵牛花真正的别名是“朝颜”,是清晨开花。
可多数人只知赏花,未必知道,牵牛花结的籽,是中药房里的“牵牛子”。它的花长得温柔,但种子却非常刚猛,是中医手里的一把“利器”。
牵牛子有个有趣的别名——黑丑、白丑,黑色的叫黑丑,淡黄白色的叫白丑,合称“二丑”,至今老中医方子里还常见。为啥叫“丑”?不是因为它长得难看,而是因为因为“丑”是“牛”的地支,是不是比大名多了份亲切感?
1、牵牛子最大的本事——通
牵牛子在古籍里被列为“下品”。被列下品药,并不是这个药品质不好,而是指这味药要么有毒性,要么作用猛,不能常吃。但是,这种“毒药”、“猛药”,用对了却往往有奇效。
牵牛子最大的本事就是——通。
一通大便。
对于那种顽固性的便秘,肚子胀得难受,就是解不下来,牵牛子能用它强大的通便能力,把积滞从肠道里排出去。
关于通顽固大便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里曾记载了一则医案:一位年近六十的宗室妇人,腹胀便秘三十年,十来天才解一次大便,每次比生孩子还困难,痛苦不堪,试了不少通便药都没有效果。李时珍观察她体胖而且心情忧郁,每日吐酸痰一碗多,常因内火旺而生病,认为她是“三焦之气壅滞,津液皆为痰饮”。于是用牵牛子末皂荚膏丸给她服用,服后大便立即通畅。
二通小便、消水肿。
对于引起水肿、胀满、痰饮咳喘的病症,它能利小便,让水湿、痰饮从下面走掉,肿就消了。
有个方叫舟车丸,由牵牛子、大黄、甘遂、红大戟等几种非常强力的泻下药组成,能用于蓄水腹胀,四肢浮肿,胸腹胀满,停饮喘急,大小便不利等各类水湿较重的情况。
牵牛子
三消积食。
家里孩子有时候吃多了肉、糯米,积食不化,肚子鼓鼓的,老一辈人常用少量牵牛子,在锅里用小火烘得焦黄,要么碾成末拌在稀粥里,要么直接让孩子嚼几粒,过半天肚子“咕噜”响,积食就顺了。
大人胡吃海喝后积食,胃里胀得难受,也能在医师指导下,用牵牛子配山楂、麦芽、莱菔子等煮水喝。
另外,牵牛子还有杀虫的作用。以前卫生条件差,孩子肚里容易长蛔虫,夜里肚子疼、磨牙,老方子就有用牵牛子配槟榔来打虫的。不过现在有更安全的打虫药,这招咱了解就行。
2、力量强大的“将军药”,不能乱用
听到这里,您可能觉得:这就是个宝贝!我得赶紧去找点来用用。
且慢! 这正是黄药师要重点提醒大家的地方。牵牛子在中医里属于“峻下逐水药”,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它的药性比较猛烈,像一位将军一样,能冲锋陷阵,迅速解决战斗。
它也有小毒,所以绝对不是日常保健品,更不能像泡枸杞那样天天喝。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,对症了才能用。
我记得老家有个远房亲戚,听说牵牛子能治便秘,自己就去地里采了些回来煮水喝。结果一喝下去,肚子是通了,可是连着拉了三天,拉到整个人都虚脱了,最后还得去医院。
这就是典型的用错了药啊!牵牛子就好像是疏通管道的“高压水枪”,对于严重的堵塞确实效果好,但如果只是轻微不畅,或者管道本身已经老化了,用这么大压力冲,很容易造成损伤。
牵牛子
3、什么时候该请牵牛子出马?
1、 严重水肿、腹水:比如一些肝硬化腹水、肾病水肿的情况,体内水湿停聚严重,需要强力逐水时。
2、 顽固性便秘:实热内结的严重便秘,其他温和通便药效果不好时,比如前面李时珍那个医案。
3、 食积严重:吃多了不消化,腹胀如鼓,暖气酸腐,舌苔厚腻。
4、黄药师健康锦囊:用好是药,用错是毒
牵牛子作用峻猛,孕妇禁用,体质虚弱者慎用,并且不能长期使用,中病即止,见好就收。炒牵牛子药性比生牵牛子缓和一些。
对于中老年人,新陈代谢慢,很容易出现腹部胀满、水肿等问题。但正因为年纪大了,体质往往偏虚,所以更不能擅自使用牵牛子这样的猛药。
实盘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